
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号召,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在引沁方面的实际成效,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知。7月12日,捕鱼
“渠水润怀川,清波启新程”实践团前往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,开展以沁河生态保护及南水北调工程调研为主题的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包括沁河沿岸垃圾清理、水质采样检测、居民用水情况调研及节水宣传等内容,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和科学调研,为沁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。
清晨,实践团成员们抵达沁河河畔,身着统一服装,手持垃圾袋、夹子等工具,沿着河岸线展开地毯式清理。尽管烈日当空,气温高达35摄氏度,但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。他们分工明确,有的负责捡拾塑料瓶、废纸等大件垃圾,有的则细致清理烟头、食品包装等细小废弃物。
“沁河是我们的母亲河,保护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。”实践团副队长张昊博一边弯腰捡起河岸边的塑料袋,一边向队员介绍。在清理过程中,不少路过的村民被大学生们的行动所吸引。一位年过六旬的村民王大爷感慨道:“这些年轻人真是好样的!我们平时虽然也注意不乱丢垃圾,但像这样系统性地清理还是第一次见到,希望以后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。”
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,实践团共清理河道沿线垃圾50余公斤,使原本散落垃圾的河岸焕然一新。团队成员郭晨曦表示:“虽然很累,但看到清理后的河岸干净整洁,心里特别有成就感。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,能带动更多人关注河流生态保护。”
垃圾清理工作结束后,实践团对沁河不同河段的水质进行了系统采样。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,团队成员选取了上游、中游、下游三个点位,并在每个点位分别采集表层、中层和底层水样。并将水样带回捕鱼
环境工程实验室,利用光谱仪、COD测定仪等设备进行进一步检测,分析水中的重金属含量、有机物污染程度等关键指标。团队队长郑绩鑫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,评估沁河当前的水质状况,并为后续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。”
下午,实践团分成三个小组,深入大虹桥乡周边村庄,开展南水北调引沁工程及居民日常用水情况的调研。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,共走访村民100余户,收集有效问卷80余份。调研中发现不少村民反映,自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,当地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了显著改善,尤其是干旱季节的水源供应更加稳定。然而,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。部分村民表示,在用水高峰期偶尔会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,尤其是居住在较高地势的农户。此外,仍有少数村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,节水意识有待提高。针对这些问题,实践团成员耐心向村民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机制,并发放自制的节水宣传手册,倡导大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。
“渠水润怀川,清波启新程”实践团有效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,进一步提升了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。本实践团将持续开展多形式、多方位的宣传活动,加深广大居民对节约用水的了解,让“节水护水”这一理念深入人心。